【荆楚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院“思政课”走进社区幸福食堂
【光明日报】以国防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央广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将叙事取向生涯咨商引入辅导员培训
【极目新闻】又潮又好玩!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文创潮玩周开幕
【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年6万毕业生奔赴祖国建设一线
【光明日报】砥砺耕耘 桃李芬芳: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
【楚天都市报】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 迈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写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
【教育在线报道】既燃又飒!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小e教育】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中国教育在线】以“心”育人 共赴未来 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探索未来·启航人生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第一期主题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本网讯(通讯员 汤腾达 田宇轩)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大中小学生研学意见》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校外实践与学习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1月15日,我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举行“探索未来·启航人生”主题研学活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望超,学工科长兼团总支书记张冬琦带队,汤腾达、汪兰兰、李欣怡、章璇四位辅导员同行。活动得到了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
本次活动包括名企参观、专题讲座等环节。上午,主题研学活动师生一行50多人早早的就来到三教北侧广场集合,期待美好的研学之旅。10时许,同学们首先来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华为武研所是华为公司全球研发中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一行参观了园区,体验了绿色生态的办公环境。
走进了华为科技展厅,体验智慧与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沿。同学们对华为公司倡导“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愿景和使命产生浓厚兴趣。华为把“开放、合作、共赢”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致力于为全联接的信息社会打造良性生态系统。聆听了以全联接、数字化打造安全、绿色、智慧的华为园区的案例分析,观看了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智能电网等赋予数字化转型力量的展示平台,对华为相关产品与服务有更详细了解。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最新款的折叠屏手机、曲面屏电脑、超薄本电脑、高性能服务器等,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纷纷赞不绝口。
下午,研学小组一行先来到了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同学们参观了展厅,各项科技成果纷纷吸引住同学们的眼球。在这个充满创新和科技氛围的中心里,同学们沉浸在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展示中,体验到华为鲲鹏系列芯片的卓越性能和创新功能。展示区域内陈列着各类最新的鲲鹏系列芯片,包括高性能服务器芯片、边缘计算芯片以及AI芯片等。创新中心经理万艾波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这些芯片的创新之处和应用场景,让大家对华为鲲鹏系列芯片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最后,研学小组一行乘车前往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区副总经理陈颖介绍了中软国际IT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的创新成果,并介绍了公司情况、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等。围绕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以什么是软件开发为题,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包括对软件先进行需求分析,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码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等一系列操作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解决客户的问题。专题讲座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同学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聆听。
至此,本次主题研学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视野,了解了专业,更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看到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耳目一新,感悟深刻,受益匪浅。
部分学员心得:
今日之行,受益匪浅,玉在山而草木润,在华为研究所深刻体会到在优秀的工作环境与优秀的同事共事的同时会让自己更加优秀。同时多种高新科技与前沿技术更加在提醒我们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身为机智大家庭的一员,此行开阔的眼界为我的未来坚定了目标,日后可以更好的为学院的专业学术建设添砖加瓦。
——21移动本1胡博
本次企业研学让我深感震撼,不仅在技术层面,更在于各个不同企业精神和文化层面。通过参观展示厅,专人讲解,讲座演讲,让我体会到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创新,科技方面的不断进步发展,让我对自己所在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我未来的学习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23软工本2吴天
华为研究所企业展示让我深感震撼,不仅在技术层面,更在于企业精神和文化层面。通过参观展示厅,我了解到华为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以及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华为对研发的投入和对人才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华为对科技和未来的坚定信念,身为时代弄潮儿的我们,更应该勇于创新,探索未知,为社会做出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23人工本2董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