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院“思政课”走进社区幸福食堂
【光明日报】以国防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央广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将叙事取向生涯咨商引入辅导员培训
【极目新闻】又潮又好玩!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文创潮玩周开幕
【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年6万毕业生奔赴祖国建设一线
【光明日报】砥砺耕耘 桃李芬芳: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
【楚天都市报】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 迈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写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
【教育在线报道】既燃又飒!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小e教育】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中国教育在线】以“心”育人 共赴未来 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文学大师进校园”暨人文学院第四期博雅讲堂顺利举行
本网讯(通讯员 陈睿捷 岳磊 图片 隆珺羽 黄梓娴 李佳琦)为弘扬学术精神、活跃学术思想、营造学术氛围、促进专业发展,发挥学术讲座对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10月11日下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举办“文学大师进校园”暨人文学院第四期博雅讲堂。
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益善,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蔡家园,武汉作协原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新民,江夏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夏苹,江夏区作协主席黄海,湖北省作协签约作家、江夏区作协驻会副主席袁磊,江夏区作协副主席贺露,江夏区作协秘书长柯善平,江夏区文联原驻会副主席、区作协原副主席陈本豪,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赵振宇、主任刘俊、副主任王艳琴和王明月等嘉宾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廖璐莎,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胡晶晶,人文学院副院长郭生鼎及师生代表参加了讲座。活动由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湛正祥主持。
江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夏苹致辞。他谨代表江夏区委宣传部和区文联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衷心感谢和祝贺。他表示,此次文学进校园活动将进一步扩大文学在师生中的影响,助力江夏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希望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学生们能用笔书写江夏,用镜头拍摄江夏,为江夏宣传点赞,加强文学的培养,让校园文学为江夏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助力,贡献校园力量。
在文学大师与中文系教师研讨会暨校园文化创作交流会中,刘醒龙刚入座,现场学生便带着刘主席的作品排队签名并合影留念。在互动交流环节,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蔡琳提问:“您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关注到乡村的民办教师的呢?”对此,刘醒龙回答:“按照传统的教育体系去衡量,当年的乡村民办教师没有一个是合格的,大部分都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甚至几乎没有高中毕业的,他们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考不起,但是他们对乡村这种发展的贡献以及家乡的热爱是无人能比、无人可替代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完全不认识字和认识100个字或是500个字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为下一代的人做出了最伟大的奉献,有效提高了国民文化水平。”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杨文静在采访中表示:“因为考教资的时候偶然看到有关民办教师的小说,也就是《天行者》,从小说中了解到乡村民办教师的伟大奉献。研讨期间让我最深刻的就是刘醒龙老师对‘文学’这两个字含义的解释,他说文学不是笼统的,文学是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这些领域涉及不到的地方,有些地方需要关注、需要进步,所以有文学,文学是人在寻找自我和人生的工具。文学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这次研讨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认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体会。”
刘醒龙作《文学之路》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向学生们讲述了“我是如何走向文学道路”,他分享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和恩师对自己的重要帮助,介绍了自己在水利局当施工员的经历,并表示,当时被380伏电压电晕是他成为文学作家的转折点,“从水利局到阀门厂,再到国家一级作家,我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是这十年的工人生活造就了我,我称得上‘最好的工人’。”接着,刘醒龙对AI写作与人类写作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自身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几十年来,刘醒龙深感文学之路是无比美妙的,他表示,文学不是算法,它是赋予感情的,文学之路和人生之路都是需要继续向前追溯的。最后,他鼓励全体师生,人生遇到的每件事都有它的契机,都有它影响深远的规律,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会在潜意识推动你走向优秀。
现场师生们积极向刘醒龙提问,“您为什么把方言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去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刘醒龙对师生的疑惑一一进行了解答。“我印象最深的刘醒龙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人生最难的是做一次决定,痴心不改。’刘醒龙老师自决定写小说开始,就一直没有改变过,这个非常激励我。作为一名中文系的新生,我还有很长一段文学之路要走,但听完刘老师的讲座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王静雯说。
赵振宇作《用好调查研究 敢于破局开局》的主题报告。他以江夏区文旅发展为引,结合实际案例,详细给学生介绍江夏区百景图——打造“百景、百品、百味”的三百景区。他把江夏区的旅游资源以“导游诗”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并融于新闻视频和作品讲述其运用和创作的技巧,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江夏区整体形象。他表示,江夏区文旅的宣传面是非常广泛的,也是最能体现江夏人文和自然风貌的。他向大家介绍了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的工作内容、获得的各项成果和校企交流合作项目,并表示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将不断拓展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探索新模式、总结新经验。最后,他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讲述江夏故事,为江夏发展提供更多素材。
杨伦作总结讲话。他代表学校和全体师生对众多文学大师走进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以及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诚挚谢意。他希望,广大师生要从众多文学大师和专题讲座上吸取人文之气,提升人文素养。
最后,现场领导嘉宾合影留念。至此,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文学大师进校园”暨人文学院第四期博雅讲堂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