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院“思政课”走进社区幸福食堂
【光明日报】以国防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央广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将叙事取向生涯咨商引入辅导员培训
【极目新闻】又潮又好玩!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文创潮玩周开幕
【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年6万毕业生奔赴祖国建设一线
【光明日报】砥砺耕耘 桃李芬芳: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
【楚天都市报】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 迈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写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
【教育在线报道】既燃又飒!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小e教育】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中国教育在线】以“心”育人 共赴未来 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团队答辩评审会圆满结束
本网讯(通讯员 李永康 洪畅)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学习宣传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检验并展示广大青年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的成果与风采,激发更多青年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的热情,10月15日下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在一教115教室召开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团队答辩评审会。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唐军国,校团委书记张瑾,校团委,各学院指导老师以及答辩学生代表参加本次会议。
唐军国致辞。他向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97支团队表示衷心感谢,对入围校赛终审的21支团队致以热烈祝贺。他强调,“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意义重大。他回顾了2023年学校在该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包括荣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在全国、湖北省和贵州省获得的多项优秀项目及团队奖项,这些成绩为今年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他鼓励同学们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自找苦吃”的理念,写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诗篇,为校增光。
校团委团干肖玉容围绕我校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详细阐述。2024年6月以来,学校今年共成功派出97支实践团队。其中,机械与工程学院派出32支团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派出23支团队,经济与管理学院派出7支团队,人文学院派出14支团队,艺术与传媒学院派出16支团队,宣传委校级团队派出若干团队。春晖行动采茶名义两支团队入选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多支团队被评为全国各类优秀项目,活动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极大提升了学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展现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担当。
校团委团干刘娟介绍了校级优秀团队评审规则。本次答辩共有21支团队参加,每个团队进行五分钟答辩。
校级优秀团队进入答辩环节。各团队负责人生动展示了他们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经历、成果以及心得体会。他们的实践活动涵盖了文化教育、科技支农、社区服务、关爱老人、传承非遗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校级优秀团队展示完毕后,各学院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机械与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希望各个团队能吸取其他团队的不同特色去完善自己的社会活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指导老师指出,每个团队之间应取长补短,积极开展合作,将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建议每个团队进行可持续性发展,用心思考社会实践活动为实践地区带来的变化,努力向优秀团队学习;人文学院指导老师提出每个团队应具有传承性,努力地将优秀实践活动传承下去;艺术与传媒学院指导老师则强调,每个团队在答辩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实践地区的改变中,以此为中心进行答辩。
张瑾对此次校级评审答辩会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此次答辩会在内容形式上丰富多样,表达方式多元,呈现方式立体。21 支团队在答辩过程中方向把握准确,涵盖了七彩假期等多个项目。其中,人文三支队伍的非遗传承项目极具意义,鉴于我国众多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现状,该项目的开展意义重大。张瑾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努力做成品牌、形成体系,在社区、村舍扎根,并挂牌成立社会实践基地。
至此,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团队答辩评审会圆满结束。此次答辩评审会不仅是对各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未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