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院“思政课”走进社区幸福食堂
【光明日报】以国防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央广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将叙事取向生涯咨商引入辅导员培训
【极目新闻】又潮又好玩!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文创潮玩周开幕
【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年6万毕业生奔赴祖国建设一线
【光明日报】砥砺耕耘 桃李芬芳: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
【楚天都市报】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 迈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写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
【教育在线报道】既燃又飒!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小e教育】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中国教育在线】以“心”育人 共赴未来 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央视新闻】志愿圆梦 用光影留住最美”夕阳”
(央视新闻)讯 在湖北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有一支师生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名为“圆梦计划”。8年来,这些年轻人走遍全国30多个地区,用近5万张婚纱照,为1400多位老人找回了曾经的青春回忆,也记录下了沧桑岁月后最美的爱情图景。
余进文,“圆梦计划”志愿者团队的带头人。自从团队新一轮的《为老人免费补拍婚纱照》征集活动上线,小余老师的电话就变成了热线。打给他的有的自己想拍摄,也有子女想给父母报名。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圆梦计划”团队负责人 余进文:刚刚过完七十大寿,孩子看了我们的消息以后就觉得想给他们留个纪念。当天志愿者们和3对老人约好了拍摄时间。
年纪差不多,性格却不同。有的爷爷奶奶性格开朗,很快跟大家打成一片,有的老人则比较拘谨,有些不知所措。
女儿 葛艳霞:他们之前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照,当时也没有流行这个,他们那个年代。现在有这个机会给他们照一照我觉得蛮好的。
力求每一位老人都留下最美好的影像,是小余老师对每一位队员的要求。2015年,“圆梦计划”团队正式成立。没有婚纱,小余老师就找开婚纱公司的同学“化缘”,不懂摄影技术,便想办法让有经验的同学课后培训,经过不断摸索,现在的“圆梦计划”团队已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整个拍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圆梦计划”团队负责人 余进文:老人家的相框里面都是子女、孙子、外孙女的艺术照、生活照,没有属于他们的一张照片。我就想说,我们一定要给他们增加一张属于他们比较喜庆的照片放进去。
拍照老人陈拾香:我们以前是农村的,根本没想到穿婚纱照相的。根本就没有人。我这是第一次穿婚纱,我今天可是特别开心。虽然是老了,也好想自己也臭美一下。
成立8年,“圆梦计划”团队的足迹全国30多个地区,在他们的镜头下,红安革命老区的乡亲、老党员、退役军人,退休教师还有普通的农民,绽放出最美的笑容。而8年来,让小余老师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团队中。通过志愿服务,快乐别人,也让自己成长。
“圆梦计划”团队成员 李鹏:用我们自身的力量,微光点亮微光,去感染更多的人。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圆梦计划”团队负责人 余进文:当人人都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
“圆梦计划”团队成员 赵晨:年轻人中普遍是“快餐式”的爱情,但是老人之间相濡以沫。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支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赵晨说老人之间的相濡以沫值得我们学习,这说明,学雷锋有付出更有收获;这也表明,学雷锋也可以是以微光点亮微光。聚沙可以成塔,滴水可以汇成江河,将学雷锋行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学雷锋在社会中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社会就能汇聚不断向上的正能量。我们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一束光。
原文章地址: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273215669126850412&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ba119516-dd87-400c-aa47-45d81707b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