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院“思政课”走进社区幸福食堂
【光明日报】以国防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央广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将叙事取向生涯咨商引入辅导员培训
【极目新闻】又潮又好玩!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文创潮玩周开幕
【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年6万毕业生奔赴祖国建设一线
【光明日报】砥砺耕耘 桃李芬芳: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
【楚天都市报】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 迈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写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
【教育在线报道】既燃又飒!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小e教育】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中国教育在线】以“心”育人 共赴未来 索菲亚大学校长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访问交流
【长沙晚报】 社会各界共同支援长沙抗洪防汛 保卫美好家园
来长沙参加暑期实践的15名90后外地大学生,志愿加入抗洪队伍在湘江大堤搬运沙袋,他们说“虽然很苦很累 但十分有意义”
(长沙晚报记者 邓艳红)7月3日中午,长沙烈日当空,阳光明晃晃地照在湘江两岸。湘江中路附近,正对着橘子洲的湘江大堤,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来自长沙各界的防汛抢险人员正在构筑一道道防护子堤。
在人群中,活跃着一群稍带稚气的年轻面孔,他们冒着高温酷暑,忙着铲土、填装、搬运沙袋……个个汗流浃背。这是一群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共15人。他们来长沙,原本是为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见长沙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洪水,便集体决定志愿加入抗洪队伍中。
“虽然很苦很累,但十分开心自豪,以后回忆起来也会很有意义。”这群90后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独子,他们被一个个沉重的沙袋累得够呛,却很开心。
抵长遇暴雨,志愿加入抗洪队伍
15名志愿者最大的21岁,最小的19岁。他们的团队名称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来长沙的目的,是为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为了磨炼自己,他们每人身上只带了100元,必须靠自己劳动赚钱在长沙完成15天的实践任务。学院老师告诫他们,为了体现公益性质,15天的劳动所得应回馈当地社会。
7月1日下午6时,这群大学生到达长沙火车站,在附近租了一间民房住下来。此时,长沙全城正在众志成城抗洪。团队成员张觐今年端午曾到长沙旅游,当时橘子洲的秀丽风光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不,我们去做志愿者,也去抗洪抢险吧。”一阵沉默后,团队队长李仕杰提议。“好,别的做不了,去帮忙装沙子搬沙袋还是可以的。”众人纷纷附和。做了决定后,当天晚上,他们便向学校老师进行了汇报,学校老师也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嘱咐他们要注意自身安全。
轻伤不下火线,赢得人们点赞
7月2日一大早,按商量结果,他们来到了橘子洲大桥附近的湘江中路大堤上。当时,湘江水位不断上涨,人们正在紧急用沙包筑起一道道防护墙,于是,他们便跟着工作人员一起铲土、填装、搬运沙袋。
对这群年轻志愿者,工作人员刚开始并不看好。他们认为,这样一群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能做什么呢?别来添乱就好了。
这些沙袋重达20斤一个,对之前几乎没干过重活的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为了节省体力,他们排在一起组成流水线,这样沙袋在流水线上传递,就不用在路上来回折返。当时,路上有不少的水,于是大学生们索性把鞋子脱掉,赤脚干活。
大学生志愿者马林的脚在水里泡了一天,起了一层泡,他二话没说,晚上回到出租房用酒精擦一擦,第二天接着上;刘朝柱的小腿磕破了,鲜血直流,依然坚持搬运沙袋。大学生们轻伤不下火线,赢得了工作人员的点赞。吃饭时工作人员带来盒饭,对他们照顾有加。就这样,在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下,一夜之间,湘江大堤上筑起了一道1.5米高的防护墙。
链接:http://www.icswb.com/h/101405/20170704/48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