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 原理和概论课教研室教师参与集体备课会
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
原理和概论课教研室教师参与集体备课会
(通讯员 田婧霓)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对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要求,推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8月7日上午,学院原理、概论课教研室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同课异构·协同共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总论专题集体备课会。
本次备课会邀请到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瑞堂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楠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包安老师共三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教学指导和教学展示,帮助与会教师更好地了解新课程、上好新课程。
在备课会上,张瑞堂教授带来了题为“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总论——兼论若干教学法和艺术的运用”的分享。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总论起到了总体论的作用,是站在国家政党的高度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把握,在讲授时需要给学生以言简意赅又统揽全局的深刻印象,要注重新成果与百年成果的结合。同时,张教授向与会教师们介绍了“导向教育明示法”“经典话语品读法”“多维阐释聚证法”等15种教学方法,以实例展示的方式启发了与会教师的教学新思路。
随后,李楠教授进行了“关于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质量的建议”的专题报告。李教授从“明确教学目的”“明晰建设思路”“科学设计专题”“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展开了论述,并展示了武汉大学概论课上的一些专题设计,供与会教师在日后授课时借鉴与参考。
最后,包安老师做了主题为“新时代与新思想——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的教学分享,针对新思想概论课程的第一个专题的总体设置和相关知识点进行了介绍,着重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并从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与新思想的关系等方面对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据悉,“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模式坚持“开放备课、共享备课”的理念,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集“同课”“异构”“协同”“共研”于一体,深受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喜爱与好评。通过此次备课会的分享学习,我校马院原理与概论课教研室的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大受启示,对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有了更加深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