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教融合共发展 校企合作育人才 机械与工程学院“鲁班绿智数字智能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研讨会——机械、电子专业专场

文章来源: 点击: 1,629 次 更新时间:2023-11-03 09:30:11

(通讯员李孝元)为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产业学院助力学院建设工作的落实,机械与工程学院于2023112日举办了“鲁班绿智数字智能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机械电子专业专场”。会议邀请到河北工程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姬鹏教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产教室副主任邓远飞、湖北迪峰换热器有限公司总监张平高级工程师,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关文娴等校外的专家共同参会。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副校长杨伦,机械与工程学院院长钱作勤,副院长杨明玲,机械自动化系主任李孝元,电子系主任周玲以及学院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机械与工程学院院长钱作勤主持。

会议伊始,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副校长杨伦代表学校感谢各位专家的到来,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表示本次研讨会立足推进机械与工程学院各本科专业,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长期发展,并强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优化课程设置对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期盼通过本次会议汇聚专家的智慧与力量,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产教融合工作提出新思路,尽快将产业学院打造成综合性“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学校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议程第二项由机械系系主任李孝元、电子系系主任周玲向与会领导和行业专家介绍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根据最新版人培方案,向各位专家依次介绍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背景,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设计及实现,毕业要求与评估办法和标准,并从实习实践和毕业就业的角度,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社会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及本专业人培方案如何进行匹配的详细思路。

会议议程第三项与会专家就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各位专家就产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共建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分别做了发言,为人才培养纷纷建言献策。

姬鹏教授指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有具体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对于机械自动化人才的岗位要求和能力匹配。但是还需要加强课程针对培养方案的对应毕业知识要求还需要对应更加清楚,更加具体,同时课程之间的逻辑支撑,还需要有更加细致逻辑思路图。

邓远飞副主任提出人工智能课程(Python基础与实践)和C语言课程等语言课程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方向,同时指出该方案的发展方向较多,还需要由专业负责人明确指出专业未来发展方向。

张平高级工程师从企业用人角度阐述了目前市场对于机械加工机器人的需求非常高,但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实训能力不够,操作水平有限,急切需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会基础编程,基础操作学生过来实习和学习,同时认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绘图课程非常适合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还有智能制造设备的发展该公司也正在大力发展。

关文娴指出从人力资源部角度看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在设备操作动手方向还需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主动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结合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拟定培养方向,本着资源共享,学生、学校及企业互利的原则,积极探索互聘专家、“双师”体系建设、案例式教学等,加强行业新政策、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软件的学习,重视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院长钱作勤总结到: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方向,校企共建课程要有针对性,如实训课等建议利用企业资源(人力、物力、硬件、软件等)设置课程,将企业实操融入到理论教学体系当中,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最后落实到学生就业,要把校企合作落实,有几种方案:合作订单班、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把相关加工任务放到学校进行等,从而进行真实的校企合作,才能培养方案圆满的完成。

讨论总结结束后,钱作勤代表学院各位专家提出的专业的建议再次表示了感谢,也对学院两个系室的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和期盼,表示此次产业学院研讨会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交流机会,机械与工程学院应不断更新学院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努力促进专业建设和推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这次研讨会,对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院将积极采纳专家们的建议,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