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年知行讲堂封篇之讲——唐烨老师讲述“从文物看古代中国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 点击: 198 次 更新时间:2024-12-26 09:11:12

2024年12月25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在1-107教室举行了“知行讲堂”系列讲座——由经济系唐烨副教授带来主题为“从文物看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精彩讲座,旨在通过解读古代文物,探讨中国经济的演变和发展;通过研究古代文物,了解古代经济发展,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唐烨老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图片和史料,结合历史知识和考古发现,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通过文物介绍,展示出古代中国政府不仅鼓励农业生产,还重视商业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政府通过推动商业繁荣、开辟新市场、制定商业规则、免税制度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如先秦楚国实行的免税制度、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经济政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等。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可以借鉴这种政策,通过促进贸易和投资,扩大市场规模,增加经济活力。 


现代经济中,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创新技术、理念和模式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借鉴意义。如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人类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方向,探索未知的海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维护了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是中华民族对外关系史中的重要篇章。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一枚金锭,就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考古发现有铭文记载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

在讲座的结尾部分,唐烨老师分享了2024年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利马总统府席钱凯港开港仪式的新闻。钱凯港位于秘鲁,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标志着一条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诞生。古代有丝绸之路连通中西,现代的“一带一路”使这种连通更加广阔,影响更加深远。 

了解古代经济发展以古通今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洞察现代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并为未来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扩宽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知识的新领域。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今后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眼看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和知识,亲身体验古代经济活动的场景和氛围,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伟大。唐烨老师也鼓励同学们进行课题研究或小组讨论,探究古代经济对现代经济的启示和影响。